農業氣象站是農業生產“氣象感知前哨”,承擔著實時捕獲田間微氣象數據、為農事安排提供基礎數據支撐、輔助防災減災決策的關鍵職能,其數據采集的實時性、準確性與傳輸穩定性,直接關系農業氣象服務質量、作物生長保障成效及農戶種植風險管控能力。
但傳統農業氣象站數據采集存在顯著痛點:氣象站多布設在偏遠田間,現場人工采集數據周期長、效率低,且易受惡劣天氣影響;采集的氣象數據(如氣溫、濕度、降水量、光照強度、風速風向)多存儲于本地設備,缺乏實時傳輸通道,數據匯總滯后,出現異常氣象指標(如驟降霜凍、短時強降雨)時難以及時同步至管理中心,易因數據脫節導致農事指導滯后,增加作物受災風險。
物通博聯以工業智能網關為核心,整合農業氣象站場景下的各類感知設備(溫濕度傳感器、雨量計、光照傳感器、風速風向儀、土壤溫濕度檢測儀、蒸發量傳感器、高清攝像頭),打破不同設備數據協議壁壘,實現多類型氣象數據的實時采集、統一傳輸與邊緣計算處理,同時支持遠程設備管理、異常告警與數據回溯,實現農業氣象數據采集自動化、傳輸實時化、管理可視化,為農業生產氣象服務提供穩定、高效的數據底座。

實現功能
1、實時采集農業氣象站核心數據,包括大氣溫度/濕度、降水量、光照時長與強度、風速/風向、氣壓、土壤表層至深層溫度及含水量、水面蒸發量等參數,同時通過攝像頭捕獲氣象站周邊作物生長狀態與環境實景,支持4G/5G/Wi-Fi/以太網多鏈路傳輸。
2、網關支持適配不同品牌、型號的氣象傳感器與檢測設備,將分散的異構數據轉換為統一格式,同步上傳至云端管理平臺,解決傳統“數據孤島”問題;管理人員通過可視化界面,可直觀查看各氣象站數據實時值、歷史曲線與設備在線狀態。
3、預設氣象數據告警閾值與設備故障規則,當數據超出閾值或設備異常時,網關自動觸發本地聲光告警,并通過短信、微信、郵件推送告警信息,明確標注告警氣象站編號、異常類型、實時數值與閾值差異,助力管理人員快速定位問題。
免責聲明:本網站部分文章、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,僅用于學術分享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做刪除處理!